在吊车吊装作业过程中,突发的地质状况可能随时出现,给作业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与挑战。无论是在建筑施工现场、港口码头,还是在一些户外工程作业场地,都需要提前做好应对突发地质状况的准备,以保障作业人员安全,确保吊装作业顺利进行。
作业前全面的地质勘察
预防突发地质状况的关键在于作业前的充分准备。专业团队应在作业前对场地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。通过地质钻探、地质雷达探测等技术手段,了解地下土壤结构、岩石分布、地下水位等信息。例如,在软土地基区域,要明确土壤的承载能力,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。对于可能存在地下空洞、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的场地,提前制定详细的应对预案。同时,参考当地的地质资料和历史记录,了解该地区是否容易出现诸如泥石流、塌陷等地质灾害,做到心中有数,提前规划好吊车的停放位置和作业路线,尽量避开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区域。
应对常见突发地质状况的方法
地面塌陷
当作业过程中遭遇地面塌陷时,吊车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,迅速将吊臂收回至安全角度,防止因塌陷导致吊车倾倒。同时,通过对讲机或其他通讯设备,向现场指挥人员和其他作业人员发出警报,组织人员有序撤离危险区域。若有人员被困,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,利用专业救援设备进行救援。在塌陷区域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,防止其他无关人员靠近。随后,评估塌陷的范围和深度,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回填处理,以及如何调整后续的吊装作业方案。
土壤松软下沉
如果吊车在作业时发现支撑地面的土壤松软下沉,应马上停止起吊动作,避免因车辆倾斜导致重物坠落。操作人员可尝试缓慢移动吊车,寻找更坚实的地面重新支设吊车。若无法移动吊车,可通过增加支撑面积的方式来提高吊车的稳定性,例如在吊车支腿下铺设钢板、枕木等。在增加支撑的过程中,要密切关注吊车的倾斜角度,确保操作安全。待吊车稳定后,对作业区域的土壤进行加固处理,如采用夯实、灌注水泥浆等方法,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,再继续进行吊装作业。
泥石流等地质灾害
在山区等易发生泥石流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吊装作业时,一旦察觉到有泥石流迹象,如听到异常声响、看到山坡上有土石滑落等,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。指挥人员迅速组织全体作业人员向安全地带撤离,远离泥石流可能经过的路径。吊车操作人员要尽快将吊车开到地势较高、地质稳定的区域停放,并固定好车辆。同时,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灾害情况,配合后续的抢险救援工作。在灾害过后,对作业场地进行全面检查,评估地质状况是否适合继续开展吊装作业,若存在安全隐患,需进行彻底整治后再恢复作业。
突发地质状况后的后续处理
在应对完突发地质状况后,需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,包括地质状况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具体表现、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造成的损失等信息。组织专业人员对作业场地的地质状况进行重新评估,分析突发地质状况产生的原因,如是否因地下水位变化、附近施工影响等。根据评估结果,调整后续的施工方案和吊车作业计划,加强对作业场地地质状况的监测,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。同时,对吊车设备进行全面检查,确保设备在突发状况中未受到损坏,若有损坏及时维修,保障设备能够正常投入后续作业。
吊车吊装作业时,通过作业前的精心勘察、作业中的果断应对以及事后的妥善处理,能够有效降低突发地质状况带来的风险,保障作业安全与顺利进行。